2011 年,Facebook 仍然是一家私营公司,许多人怀疑它是否会成为一项可行的业务,而广告系统则令人尴尬,只擅长说服品牌花钱收集 Facebook 的「赞」,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我是少数几位 Facebook 产品经理之一,他们试图改变这一现状(但未能成功)。
在首次公开募股前的收入危机中,Facebook 核心团队(其中广告业务只是一个遥远且不具影响力的部分)决定做出一个巨大的赌注。来自我的回忆录《Chaos Monkeys》。
它涉及一个名为 Open Graph(开放图谱)的模糊标题产品,其第一个版本已在 Facebook 开发者大会 F8 上发布……它添加了伴随「点赞」按钮的语言词典,将 Facebook 词汇扩展到「玩」、「听」、」「观看」或「购买」。这是你在网上所做的一切的新主谓宾语言。
Antonio García Martínez 在 Spotify 上听了 Wax Tailor 的《Only Once》。
与其仅仅通过「赞」表达一些模糊的赞同,Facebook 用户现在可以借助外部开发者将他们所做的一切广播出去,这些开发者将 Facebook 的新语法嵌入到他们的产品中。通过这样做,这些开发者使他们的产品变得「社交」且具有潜在的传播性。作为将数据全速注入 Facebook 的交换,这些外部开发者——如 Spotify 等音乐播放器,或者像《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出版商——获得了 News Feed 的分发,从而吸引更多用户访问他们的内容和服务。这是梦想,至少当时是。
这个想法很好:为什么要将互联网用户体验集中在 Facebook、Twitter 和其他网络迅速分裂的网络上?像 Spotify 和 Netflix 这样的独立媒体应用正在迅速增长:为什么不将所有消费者体验与社交网络联系在一起,使双方受益呢?
实际上,整个努力及其附带的广告产品是一次巨大的失败,威胁到了该公司即将到来的首次公开募股。只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疯狂的产品构建战才使得大部分广告产品上市,从而使 Facebook 成为今天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公司。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相对被遗忘的 Open Graph Protocol 最近已被复活,用于支持 Web 3 最热门的新功能:在链上社交网络协议 Farcaster 中被称为「Frames」的功能。对于不熟悉 Farcaster 的人,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基于区块链构建的 Twitter/X 产品。Farcaster 只是底层协议(就像 SMTP 是电子邮件的底层协议一样):要真正使用它,你需要一个客户端,如 Warpcast,来「查看」实际的社交网络。
我们在 Frames 中拥有的是 Web 2 永远无法真正提供的新 Web 3 原语:一种在用户仍在应用程序 Y 内时运行应用程序 X 的简单方法,而 X 和 Y 之间几乎不需要协调。区块链以及对金钱和数字所有权的无缝处理,使得跨消费者应用程序拥有真实且通用的用户操作图表成为可能,这是连鼎盛时期的 Facebook 都无法做到的。
Frames 提供了 Web 2 从未真正实现的 Web 3 基本元素:在用户仍然在应用 Y 内时轻松运行应用 X 的方式,而 X 和 Y 之间的协调很少。区块链的可互操作身份和交易记录,以及对货币和数字所有权的无缝处理,使得在消费者应用程序之间建立真正和通用的用户操作图成为可能,这甚至是在其鼎盛时期,Facebook 也无法做到的。
Frames 是一种看似简单的体验:用户只需分享一个链接到一个网站,该网站在底层使用多年前定义的 Open Graph Protocol 的 OG 标签进行装饰。Frame 就像打开通往另一个应用的门户,使得该应用能够直接访问用户。从 Web 2 的角度来看,它与网站常规打开的<iframe>到 Web 的另一部分似乎没有太大区别:不同之处在于区块链的共享状态使嵌入式体验与应用本身一样本地。
自从 Frames 上线以来,Farcaster 的日活跃用户已经激增,开发者纷纷着手构建一些本地加密功能,比如声明或铸造 NFT、玩游戏,这些功能直到现在都发生在单独的、封闭的体验中(就像在 Web 2 中一样)。据 Spindl 统计,自上周五产品上线以来,有 313 个应用启动了 526 个 Frames。有趣的是,甚至有人推出了一种在 Farcaster 内运行 Doom 游戏的方式(见上面的封面照片),展示了 Frames 业务能够达到的高度。
Frames 代表了 Web 3 的一种新原始方式,而 Web 2 曾经难以实现:在用户仍在应用 Y 内时轻松运行应用 X 的无缝方式,两者之间几乎不需要协调。区块链的可互操作身份和去中心化的交易记录,以及对货币和数字所有权的流畅处理,使得能够在消费者应用程序之间创建真正和普遍的用户操作图。这实现了 Open Graph 的愿景,即使原始协议的全部剩余部分只是促成最初连接的<meta>标签,而区块链则负责处理其余部分。
这彻底改变了消费者体验的一切。
Web 2 的整个用户漏斗基于用户点击到另一个应用的落地页,经过登录和/或转化的子漏斗(请记住:在 Web 2 中,身份和支付是困难的),最终到达确认或体验页面。而 Web 3 将所有这些不必要的点击和登录压缩为一个内联体验,用用户体验(和用户控制)置于核心位置,取代了冗长的漏斗,形成了一个以用户-发布者-开发者为核心运作的网络。没有中间的 Facebook 巨头;没有拼凑在一起的 cookie、登录和信用卡支付的瀑布式结构。
想象一下这些用户故事:
在 Web 2 中,要使这些用户故事成为现实,涉及到的技术和多方协调问题是无法逾越的,这也是为什么 Facebook 的平台战略(以及类似的其他尝试)失败的原因,但在 Web 3 中几乎是自动的。当然,这不仅仅是 Warpcast 和 Farcaster 协议的特性。嵌入式交易小组件、带有内联操作的 Telegram 机器人、聚合器/市场组合,其中前端无缝使用协议后端;将消费者体验与链上机制的无许可耦合在一起在 Web 3 中是非常自然的。通过创建 Frames,Farcaster 在区块链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社交网络体验,长期以来一直被埋在像钱包交易流程这样的不友好的用户体验的层层之下。
要使 Web 3 成功,它需要做两件事:实现传统 Web 2 无法实现的炫酷功能,并使用户在很大程度上不知道他们甚至是在区块链上。通过 Frames,我们终于做到了这两点。
「原文链接」